荷蘭時期東部採金路線圖 荷西時期
   

說明

text

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轄臺時期,曾經派遣探金隊深入花東地區,特別是一六四○年代有三次大規模的探金隊活動。在此期間荷蘭東印度公司亦留下對當地村落、住民、探金與征伐等檔案紀錄,如《臺灣日誌》(Dagregister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巴達維亞城日誌》(Dagh-register geouden int Casteel Batavia, 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s over geheel Nederlandts-india)以及《海牙聯合東印度公司檔案》(Archiven van 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從中可推測出十七世紀部分聚落的地理空間分布,這批檔案也顯示出深具殖民意涵的異象論述。

不過,相關地圖反映十七世紀荷蘭時期花東地區的地貌特色、聚落分布,乃至群體的空間活動,簡直是少之又少,最重要的一張地圖是「中國廣東、福建省以及附加的台灣島海岸圖」(Pas-kaart van de Chineesche kust, langs de Provincien Quantung en Fokien also ok het Eyland Formosa)。這張地圖清楚繪出臺灣幾條內陸路線,也反映荷蘭人對臺灣東部和南部的知識。殊為可惜的是,荷蘭人從臺東南端,經過卑南,向北到達哆囉滿(Terraboan)的採金探險路線,途經的許多村落、海岸山脈,在這張地圖上卻未能忠實呈現,因此如何將文獻中的自然景觀與聚落描述重新在時空地圖上表現出來,還原十七世紀東臺灣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是研製「荷蘭時期東臺灣採金路線圖」的目的。

 

 


編繪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唐立宗  整理

分類

地名

資料

荷蘭時期東部採金路線
十七世紀東部村落

進入系統

編修本主題圖theast

 

資料來源

中村孝志 著 ,  〈1655年的臺灣東部地方集會〉, 《臺灣風物》 , 43:1, 1993, 台北縣板橋市: 臺灣風物雜誌社, 155-168,

中村孝志 著 ,  〈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 《臺灣風物》 , 44:1, 1994, 台北縣板橋市: 臺灣風物雜誌社, 197-234,

中村孝志 著 ,  〈十七世紀荷蘭人在臺灣的探金事業〉, 《臺灣經濟史五集》 , 1957, 台北市: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01-123,

中村孝志 著 ,  〈荷蘭人的臺灣探金事業補論~特別關於哆囉滿〉, 《臺灣風物》 , 42:3, 1992, 台北縣板橋市: 臺灣風物雜誌社, 85-118,

中村孝志 著 ,  〈荷蘭人的臺灣探金事業再論〉, 《臺灣風物》 , 42:4, 1992, 台北縣板橋市: 臺灣風物雜誌社, 17-23,

中村孝志 著 ,  《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 , 1997, 台北市: 稻香出版社,

李國銘 著 ,  〈十七世紀中葉屏東平原的村落與記事〉, 《臺灣史研究》 , 1:2, 1994, 台北市: 174-188,

康培德 著 ,  《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 , 1999, 台北市: 稻香出版社,

郭輝 譯 ,  《巴達維亞城日記》 , 1970, 台中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程大學 譯 ,  《巴達維亞城日記》 , 1990, 台中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詹素娟 著 ,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 , 1998, 台北市: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冉福立(Zandvliet, Kees) 著 ,  《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臺灣老地圖》 , 1997, 台北市: 漢聲雜誌社,

韓家寶 (Heyns, Pol) 著 ,  《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土地與稅務》 , 2002, 台北市: 播種者文化,

Blusse, Leonard/ M.E. van Opstall /Ts'ao Yung-Ho(曹永和) 編 ,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 , 1984-1996, s-Gravenhage: M. Nijhoff,

江樹生 譯註 ,  《熱蘭遮城日誌》 , 2000, 台南市: 臺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