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臺灣交通路線圖 荷西時期

說明

十七世紀臺灣交通路線圖

早期臺灣的開發是以南台灣為重心,許多移民經由澎湖前往安平港登岸,他們雖然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但終究開創了康莊大道。在十七世紀的赤崁地區,荷蘭人已經著手當地的城市藍圖,其中亦規劃數條25~30公尺筆直的道路。明鄭以降,移民墾殖更為擴大,造成府城附近交通量日增,前往各地的道路依其方向而有南、中、北路之別。

往昔這幾條道路與週遭河川的水路皆承載起重要的運輸功能。北路交通線沿路會經過各平埔番社,可到達諸羅山社;中路交通線是從府城往東,最後可抵羅漢門一帶;南路則是繼續南下,通至鳳山縣城。藉由交通路線圖的說明,印證前人「路是走出來的」。


編繪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唐立宗  整理

分類

交通

資料

荷鄭中路
赤崁耕地圖路線
康熙中路
荷蘭中路地名
明鄭中路地名
康熙中路地名

進入系統

編修本主題圖tqroad

 

資料來源

中村孝志 著 ,  《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 , 1997, 台北縣板橋市: 稻香出版社,

中村孝志 著 ,  〈1655年的臺灣東部地方集會〉, 《臺灣風物》 , 43:1, 1993, 台北縣板橋市: 臺灣風物雜誌社, 頁155-168,

中村孝志 著 ,  〈從村落戶口調查看荷蘭的臺灣原住民統治〉, 《臺灣文獻》 , 47:1, 1996, 台北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頁143-154,

江樹生 譯 ,  《熱蘭遮城日誌》 , 2000, 台南市: 臺南市政府,

吳密查,許賢瑤 譯 ,  〈荷蘭時代的台灣番社戶口表〉, 《臺灣風物》 , 44:1, 1994, 台北縣板橋市: 臺灣風物雜誌社, 頁197-234, 中村孝志著,

李國銘 著 ,  〈十七世紀中葉屏東平原的村落與記事〉, 《臺灣史研究》 , 1:2, 1994,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頁174-188,

洪敏麟 編 ,  《大肚鄉志》 , 1993, 台中縣: 大肚鄉公所,

洪敏麟 編 ,  《臺灣舊地名之沿革》 , 1980, 南投縣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翁佳音 著 ,  《大臺北古地圖考釋》 , 1998, 台北縣板橋市: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康培德 著 ,  《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 , 1999, 台北縣板橋市: 稻香出版社,

郭輝 譯 ,  《巴達維亞城日記》 ,

陸傳傑 著 ,  《裨海紀遊新注》 , 2001, 台北市: 大地地理,

程大學 譯 ,  《巴達維亞城日記》 ,

詹素娟 著 ,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 ,  《臺灣省通誌》 , 1980, 台北市: 眾文圖書公司,

劉寧顏 總纂 ,  《重修臺灣省通志》 , 1989, 南投縣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格斯‧冉福立著,江樹生譯  ,  《十七世紀荷蘭人繪製的臺灣老地圖》 , 1987, 台北市: 漢聲雜誌社,

石萬壽 著 ,  〈明清臺灣中路交通的變遷〉, 《東海大學學報》 , 1988:9, 1988, 台中市: 東海大學, 頁41-54,

石萬壽 著 ,  〈二層行溪流域的軍防〉, 《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 , 1986,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頁231-275,

黃智偉 著 ,  《省道臺一線的故事》 , 2002, 台北市: 貓頭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