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航海路線圖 荷西時期
   

說明

閩臺航海路線圖

臺灣歷史與海洋文化向來是密不可分,數百年來先民以海為田,隨著航海知識的累進與航海技術的提昇,於是譜出特殊且熱絡的臺海歷史文化。先民從沿海各港出發,足跡遍及東西洋,對於各地路程遠近、方向、海上的風雲氣候、海流、潮汐漲退、各地方的沙線水道、礁石隱現、停泊處的海水深淺與海底情況,皆要多所留意,稍一不慎就葬身魚腹,因此諸如《海道針經》一類的書籍應運而生,舟子們經常隨身攜帶,視為秘本。

本圖──「閩臺航海路線圖」是根據向達校注的《順風相送》與《指南正法》兩種《海道針經》所繪,大致可呈現十六至十八世紀閩臺海域間較為頻繁的幾條航海路線,特別是澎湖島嶼的地位至為關鍵。澎湖附近海域風信靡常、潮流難測,所以澎湖不僅是閩臺航路間的跳板,也是航行船隻重要的避風港。此外,閩臺沿海對渡的港口亦值得關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開海禁後,海峽兩岸船舶僅限廈門與鹿耳門間對渡,但隨著開發、移民與商貿交易的需要,開始逐漸鬆綁渡航港口的限制,部分小港亦通船舶,隨之改變各港口社會經濟發展,也影響人文及自然的變化。


編繪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唐立宗  整理

分類

交通

資料

閩臺航海路線
閩臺航海路線所經地名
閩臺航海路線所經島嶼

進入系統

編修本主題圖tsearoad

 

資料來源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主編 ,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 , 1984,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主編 ,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2 , 1986,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王賡武 著 ,  《中國與海外華人》 , 1994, 台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輯五 著 ,  《中國日本交通史》 , 1981, 台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包樂詩 著 ,  《中荷交往史》 , 1990, 路口出版社,

永積洋子 著 ,  〈由荷蘭史料看十七世紀的臺灣貿易〉,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7 , 1999,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頁37-57,

向達 校注 ,  《兩種海道針經》 , 中外交通史籍叢刊, 2000, 北京市: 中華書局,

向達 校注 ,  《鄭和航海圖》 , 中外交通史籍叢刊, 2001, 北京市: 中華書局,

呂淑梅 著 ,  《陸島网絡 : 台灣海港的興起》 , 海洋與中國叢書, 1999, 南昌市: 江西高校出版社,

李東華 著 ,  〈宋元時代泉州海外交通的盛況〉,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1 , 1984,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頁1-40,

李東華 著 ,  〈海上交通與古代福建地區的開發〉,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2 , 1986,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頁59-74,

李東華 著 ,  《中國海洋發展關鍵時地個案研究(古代篇)》 , 1990, 台北市: 大安出版社,

汪大淵 著 ,  《島夷志略》 , 1981, 北京市: 中華書局,

林子候 著 ,  《臺灣涉外關係史》 , 1978, 台北市: 三民書局,

林仁川 著 ,  《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貿易》 , 1987, 上海市: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松浦章 著 ,  〈明清時代的海盜〉, 《清史研究》 , 1, 1997,

松浦章 著 ,  《中國海賊》 , 東方選書, 1995, 東京: 東方書店,

松浦章 著 ,  《明清時代中國與朝鮮的交流 : 朝鮮使節與漂船》 , 2002, 台北市: 樂學書局,

胡宗憲 撰 ,  《籌海圖編》 , 文淵閣四庫全書,

張炎憲 主編 ,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3 , 1988,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張彬村 著 ,  〈十六~十八世紀中國海貿思想的演進〉,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2 , 1986,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頁39-58,

張彬村 著 ,  〈十六至十八世紀華人在東亞水域的貿易優勢〉, 1988,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頁345-368,

張增信 著 ,  〈十六世紀前期葡萄牙人在中國沿海的貿易據點〉,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2 , 1986,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頁75-104,

張增信 著 ,  〈明季東南海寇與巢外風氣(1567-1644)〉, 1988,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頁313-344,

張燮 著 ,  《東西洋考》 , 中外交通史籍叢刊, 2000, 北京市: 中華書局,

曹永和 著 ,  〈試論明太祖的海洋交通政策〉,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1 , 1984,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頁41-70,

曹永和 著 ,  《中國海洋史論集》 , 2000, 台北市: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曹永和 著 ,  〈明洪武朝的中琉關係〉,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3 , 1988,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頁283-312,

陳希育 著 ,  《中國帆船與海外貿易》 , 1990, 廈門市: 廈門大學出版社,

陳炎 著 ,  《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 , 1996, 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信雄 著 ,  〈宋元的遠洋貿易船〉,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2 , 1986,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頁1-38,

章巽 著 ,  《古航海圖考釋》 , 1980, 北京市: 海洋出版社,

章巽 主編 ,  《中國航海科技史》 , 1991, 北京市: 海洋出版社,

曾少聰 著 ,  《東洋航路移民 : 明清海洋移民台灣與菲律賓的比較研究》 , 海洋與中國叢書, 1998, 南昌市: 江西高校出版社,

湯熙勇 主編 ,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7 , 1999,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黃省曾 著 ,  《西洋朝貢典錄校注》 , 中外交通史籍叢刊, 2000, 北京市: 中華書局,

黃順力 著 ,  《海洋迷思 : 中國海洋觀的傳統與變遷》 , 海洋與中國叢書, 1999, 南昌市: 江西高校出版社,

楊國楨 著 ,  《閩在海中 : 追尋福建海洋發展史》 , 海洋與中國叢書, 1998, 南昌市: 江西高校出版社,

楊國楨,鄭甫弘,孫謙 著 ,  《明清中國沿海社會與海外移民》 , 1997, 北京市: 高等教育出版社,

雷宗友,朱宛中 編著 ,  《中國的內海與鄰海》 , 1986, 北京市: 科學普及出版社,

劉子民 著 ,  《漳州過臺灣》 , 1995, 台北市: 前景出版社,

劉迎勝 著 ,  《絲路文化‧海上卷》 , 1996, 杭州市: 浙江人民出版社,

歐陽宗書 著 ,  《海上人家 : 海洋漁業經濟與漁民社會》 , 海洋與中國叢書, 1998, 南昌市: 江西高校出版社,

鄭廣南 著 ,  《中國海盜史》 , 1999, 上海市: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鄭鶴聲, 鄭一鈞 編 ,  《鄭和下西洋資料彙編》 , 1983, 濟南市: 齊魯書社,

駐閩海軍軍事室 編 ,  《福建海戰史》 , 1990, 廈門市: 廈門大學出版社,

藍達居 著 ,  《喧鬧的海市 : 閩東南港市興衰與海洋人文》 , 海洋與中國叢書, 1999, 南昌市: 江西高校出版社,

藍鼎元 撰 ,  《鹿洲全集》 , 1995, 廈門市: 廈門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