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澎湖砲臺位置圖 | 明鄭時期 |
![]() |
編繪- -
分類
資料 進入系統 |
![]() |
說明
明鄭所建砲臺位置,在以下兩種文獻中的記載略有不同,今皆錄之。 〈飛報大捷疏〉(施琅,1683)
江日昇,《臺灣外紀》臺灣文獻叢刊第60種(1704,頁393-94)
〈飛報大捷疏〉 將娘媽宮嶼頭上下添築砲城二座,風櫃尾砲城一座,四角山砲城一座,雞籠山砲城一座,東西塹內一列砲臺四座,西面內外塹西嶼頭一列砲臺四座,牛心灣山頭頂砲臺一座。凡沿海之處,小船可以登岸者,盡行築造短墻,安置腰銃,環繞二十餘里,分遣賊眾死守。星羅碁布,堅如鐵桶。 《臺灣外紀》 劉國軒到澎湖,駐劄媽祖宮。坐快哨巡視三十六嶼,相地設險:於風櫃尾築炮臺一座,四角山築炮臺一座,雞籠嶼築炮臺一座,東峙、西峙、內外塹炮臺各二座,牛心灣炮臺一座,虎井、桶盤嶼各設炮臺一座。媽祖宮置城一座,外加女牆、壕溝,安設大炮。星羅碁布,提防周密。其八罩、水按澳等有礁石沙線,四面受風無水者,俱不守禦。 |
資料來源
江日昇 著 , 《臺灣外紀》 , 臺灣文獻叢刊第60種, 1960, 台北市: 臺灣銀行, 1704, 余光弘 著 , 《清代的班兵與移民:澎湖的個案研究》 , 1998, 台北縣板橋市: 稻鄉出版社, 卓克華 著 , 〈清代澎湖海防經營與西嶼東台的歷史研究(上)(下)〉, 《石老石古石》 , 5,6, 1997, 頁45-63、2-15, 周宗賢 著 , 〈澎湖諸砲臺建置始末〉, 《淡江學報》 , 33, 1994, 林會承 著 , 〈澎湖的砲臺〉, 《石老石古石》 , 15, 1999, 澎湖縣馬公市: 頁2-30, 林會承 著 , 〈澎湖聚落的形成與變遷〉, 《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 , 4,5, 1994、1995, 頁1-36、1-44, 施琅 著 , 〈飛報大捷疏〉, 《靖海紀事》 , 臺灣文獻叢刊第13種, 1958, 台北市: 臺灣銀行, 頁26-37, 1683, 張玉璜 著 , 《媽宮(1604-1945)一個臺灣傳統城鎮空間現代化變遷之研究》 , 1998, 澎湖縣馬公市: 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許雪姬 著 , 〈媽宮城之研究〉, 《澎湖開拓史西台古堡暨媽宮城建城一百週年學術研究會實錄》 , 1989, 澎湖縣馬公市: 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頁27-49, 許毓良 著 , 《清代臺灣的海防》 ,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澎湖縣馬公市: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 陳正茂 著 , 〈明代澎湖群島海防地位之探討(一)(二)〉, 《石老石古石》 , 17,18, 1999、2000, 馬公: 頁48-65、32-41, 黃小平 著 , 〈清代澎湖經營之研究〉, 《大陸雜誌》 , 50:4, 1978, 葉振輝 著 , 〈1683鄭清澎湖之役〉, 《「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究會》 , 2001, 澎湖縣馬公市: 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頁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