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鐵路分布圖 | 清領時期 |
台灣的鐵路運輸事業始於清光緒年間第一任台灣巡撫劉銘傳理台時期。劉銘傳於光緒十三年(1887)時向清廷奏請興建基隆至台南的鐵路,獲得許可後基隆至台北段鐵路於同年先行開工,至光緒十七年(1891)十月竣工,而台北以南之線路亦與之相繼起工,但中途因劉銘傳卸任,及邵友濂接為巡撫,以至彰化之工程困難奏請至新竹截止,經獲允准。光緒十九年(1893)十一月台北新竹間竣工(江慶林,1990,頁15)。清代台灣完成的鐵路即從基隆延至新竹,全長106.7公里,沿途設有基隆、八堵、水返腳(今汐止)、南港、錫口(今松山)、大稻埕、大橋頭、海山口(今新莊)、打類坑、龜崙嶺(今龜山)、桃仔園(今桃園)、中壢、頭重溪、大湖口、鳳山崎(今新豐)、新竹等十六個車站,當時稱火車站為「火車票房」。 |
|
編繪 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聯合實驗室 分類 交通 資料 進入系統 |
資料來源
李欽賢,洪致文 著 , 《台灣古老火車站》 , 1996, 台北市: 玉山社, 楊鵬飛 著 , 《臺灣區鐵道古今站名詞典》 , 1999, 台北市: 中正書局, 戴震宇;金炫晨 著/繪 , 《臺灣的老火車站》 , 2001,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 蘇昭旭 著 , 《台灣鐵路車站圖誌 : 全台294個現有車站完整記錄》 , 2002, 台北縣新店市: 人人出版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