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來庵事件研究-各地動員人數 日治時期
   

說明

如果要了解噍吧哖事件的動員情形,《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檔》(以下簡稱《全檔》)有相當詳細的資料可供參考;因為該檔案不僅有1,584名參與起事者的個人資料,同時對1,393名參與者的招募過程有相當完整的記載,包括招募者的姓名等基本資料、被招募的日期、以及入

如果要了解噍吧哖事件的動員情形,《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檔》(以下簡稱《全檔》)有相當詳細的資料可供參考;因為該檔案不僅有1,584名參與起事者的個人資料,同時對1,393名參與者的招募過程有相當完整的記載,包括招募者的姓名等基本資料、被招募的日期、以及入會儀式的簡單描述。從《全檔》的資料看來,雖然過去研究此一事件的學者強調余清芳一直想要推翻日本殖民政權,但是噍吧哖事件招募成員的行動則是到一九一四年後半年才真正開始。在一九一四年七月之前,僅有54人加入,到了這一年年底,參與者也不過是206名而已。這些人大多數住在今日的台南縣市,他們大都是余清芳本人招募的,由此可見,在一九一四年這一年的動員情形並不積極,招募成員的網路也尚未建立起來。到了一九一五年就不同了,共有1,187名參與者加入,而在二月到五月間短短四個月內,就迅速吸收了547人的加入。另外一波動員的高峰是一九一五年八月初,余清芳與江定在今日左鎮、南化地區成功地攻下好幾個派出所,當地居民似乎認為天命真正要改變,因此有343人立刻加入余清芳的起義。不過,也有人強調,其實不少村民是被這些「土匪」強迫加入(圖四)

1,584名參與起事者的地理分佈而言,雖然羅君從中國招募了一些人,但事件爆發後大部分都逃之夭夭,只有2名被抓。此外,羅君也透過他在北部和中部的朋友,在台北廳共招募了24名參與者,大都是商人,又在台中廳招募了41人。南投廳方面,游榮、李火見和李火生共招募了59名參與者。上述100多人中,並未參加噍吧哖事件的戰鬥過程。

相對來說,南部的動員過程相當積極而有效率,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余清芳以台南市的西來庵為主要的基地,但是只有16名參與者住在台南市,包括蘇有志、鄭利記、王藍石、盧乙等地方菁英,這些人雖然招募了許多參與者,但是他們的動員範圍卻以台南廳跟阿緱廳為主。由於余清芳、蘇有志成功地與江定等人的地方勢力結合,所以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在台南廳和阿緱廳招募了1,271名參與者,其中的1,005名來自於台南廳跟阿緱廳的十五個村庄(圖五)。事實上,十五村庄的參與者應該比這個數字多,因為光是八月初的戰鬥過程中,就有200多村民陣亡,八月中到年底間,也有數百名村民被殺害或因環境惡化而病逝,逃逸的村民人數更是無法計算

為什麼在這十五個村庄的動員過程特別順利呢?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江定為了準備噍吧哖事件的武裝抗爭,聯絡許多原來在十五個村庄中相當有勢力的領導人物。如劉黃 (余清芳和江定的重要幕僚和戰略家)在清末和日治初期經營過糖廍,後來因為殖民政策的改變而面臨了破產的危機。此外,如黃旺和張阿賽二人都擔任過區長。江定也積極透過當地保甲制度中的保正與甲長迅速動員這十五村庄的村民。其中比較重要的人物包括:內庄仔庄的地主和保正嚴朝陽,招募了68名新的參與者;阿里關的保正潘春香,招募了56名新的參與者,並且籌募130圓,他在戰鬥中擔任隊長。還有沙仔田的保正黃永龍,招募了55名新的參與者;中坑的甲長呂丁標,招募了22名新的參與者;大坵園的保正林枝發,招募了20名新的參與者等等。這些保正與甲長雖然名義上是要執行日本殖民政府的政策,但是因為他們是由地方推舉、再由殖民政府認可,因此也代表著地方的勢力。因為他們身份特殊,並享有殖民政府替他們撐腰,所以在地方的經濟和宗教活動中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一旦殖民政策對他們的利益有所損害,他們就能夠積極地招募許多村民抵抗這些對他們不利的政策。

 

編繪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康豹研究資料  整理

分類

事件與社會

資料

各庄參與總人數
各廳參與總人數

進入系統

編修本主題圖f1

 

 

資料來源

王見川 著 ,  〈西來庵事件與道教、鸞堂之關係〉, 《台北文獻》 , 120, 1997, 頁71~92,

王詩琅、張良澤 編 ,  《余清芳事件全貌:臺灣抗日事蹟》 , 2003, 台北市: 海峽學術出版社,

朱介凡 著 ,  〈徵詢「西來庵事件」的謠俗傳說〉, 《臺灣風物》 , 20:4, 1970, 頁17~19,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 ,  《臺灣省通志‧卷九‧革命志‧抗日篇(全一冊)》 , 1971,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 編譯 ,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民族運動》, 1999, 台北市: 福祿壽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炳煌 著 ,  〈噍吧哖事件簡介〉(未刊稿), 1999,

林理傑 主編 ,  《甲仙鄉志》 , 1985, 台南縣: 甲仙鄉公所,

林漢泉 主編 ,  《南化風情》 , 1993, 台南縣: 南化鄉公所,

周宗賢 著 ,  《臺南縣噍吧哖事件之調查研究》 , 2000, 台南縣: 台南縣政府,

涂順從 著 ,  《南瀛抗日誌》 , 2000, 台南縣: 臺南縣文化局,

邱正略 著 ,  〈日治時期戶籍資料的史料特色與利用—以西來庵事件研究為例〉, 《臺灣史料研究》 , 第20號, 2003, 頁94~118,

邱正略、康豹 著 ,  〈武裝抗爭與地方社會—以西來庵事件對於沙仔田等十五村庄人口結構的影響為例〉, 《台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2004, 台北縣: 海峽學術出版社, 頁170~243,

程大學 著 ,  《臺灣先賢先烈專輯(第二輯)─余清芳傳》 , 1978, 台中縣: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淑娟 著 ,  〈賴和漢詩的主題思想研究〉(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2,

陳春木 著 ,  《臺南地方鄉土誌》 , 1998, 台北市: 常民文化,

Katz, Paul R.  ,  When Valleys Turned Blood Red: The Ta-pa-ni (噍吧哖) Incident in Colonial Taiwan , 2005,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Katz, Paul R.  ,  “Governmentality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Colonial Taiwan: A Case Study of the Ta-pa-ni Incident of 1915”,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 64.2, May, 2005, pp. 387~424,

林漢泉 主編 ,  《南化鄉慶祝祈安清醮專輯》 , 1987, 台南縣: 南化鄉建醮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