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來庵事件研究-搜捕行動 日治時期

雖然日本軍警在七月初和八月初兩次順利地打敗抗軍,但整個武裝衝突以及相關搜查行動卻一直持續到一九一五年的年底

雖然日本軍警在七月初和八月初兩次順利地打敗抗軍,但整個武裝衝突以及相關搜查行動卻一直持續到一九一五年的年底。在這個過程當中,殖民政府的處境多少跟美國在越南或伊拉克有一點類似:雖然能夠利用精良的武器打敗良莠不齊的抗軍,但是如果無法贏得當地民眾的支持,要有效地治理一個地方就非常辛苦。

當然,在噍吧哖之役打勝戰之後,日本軍警仍然繼續追捕其他的參加者,不少抗軍的成員被殺死,也有十幾名成員在自宅或在野外樹上自縊而死、服毒自殺。此外,也有數百名參加者遭到拘捕,被押送到台南市的監獄接受審判。有些村庄如竹圍、北寮、芒仔芒等村的村民,原來是為了逃避戰事而避難,看到日本軍警勝利後就迅速回到村庄,盡力幫忙搜索抗軍,並將潛伏在附近的之抗軍逮捕歸案。余清芳於八月二十二日被捕後,日方軍警更是信心滿滿,以為抗爭集團就此解體了。

不過,江定及其部下仍然下落不明,因為他們藏匿在阿緱廳管內的後堀仔溪、楠梓仙溪及台南廳管內的姜黃溪方面,這裡山林廣袤,他們又擅長於化整為零,敵來我散,敵走我出,因此日警搜索隊始終無法掌握他們的行蹤。日搜索隊在輯捕江定時,面臨了重重的困難。

首先,由於搜索行動是在夏天進行的,天氣不是非常炎熱,就是下著大雷雨。在日本警官的搜查報告中,常常提及因為遇到大雨,所以搜索隊無法依計劃進行工作,行動全部滯留。另外,因為氣候等因素造成衛生狀態不良,搜索隊員患病的人數日益增加。

然而,使日搜索隊更加苦惱的是,有不少村民好像表裡不一致,雖然口口聲聲表示要協助搜查行動,但實際上帶領搜索隊繞圈子。近來偵辦刑事案件的重要線索之一,是從嫌犯的地緣關係著手。如張錫銘、陳進行等重大槍擊要犯,在逃亡過程中,往往會選擇他們熟悉並容易躲起來的山區,甚至於張錫銘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躲在玉井鄉附近。同樣地,在研究吧哖事件中,如果可以從和此事件相關地區的地理環境來看,對於上述的情況就可以有更清楚的了解(見圖七)。此圖是根據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發行的《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檔中的日方「搜查報告」,與日本防衛廳的文獻所建立的重點摘錄,先行在日治時期的台灣堡圖進行描點與線的連結,再將這些點套疊於該區的衛星影像檔上。經過堡圖上的點線與衛星影像的套疊後,便可發現當時日方的行軍路線、乃至於鎮壓路線,多選擇沿著溪谷的通道,並沒有深入抗軍躲藏的山區。

如果要解釋他們所走的路線,一方面和此地自然環境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當時日方對此一地區的瞭解有限,因此幾乎完全依賴當地居民作為嚮導帶路。因此,日方在搜索山區的成效相對有限,甚至於我們還可以有另外一個推測,就是為日軍領路的村民可能基於對自身與村庄安全的考量下,因此一方面雖然配合著日軍的搜索行動,另一方面卻有意將日軍帶往遠離余清芳、江定等人藏匿的地區,因而帶領搜索隊繞圈子。我們可以說在此事件中,當地的居民利用對山區地形狀況的瞭解,阻滯了日方所施展的統治力量。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形,同樣地也能解釋事件結束之後江定仍在山區藏匿了相當長的時間,後來還是因為日方的誘降策略奏效,才可將江定一舉成擒。

   

編繪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康豹研究資料  整理

分類

事件與社會

資料

日方行軍路線

進入系統

編修本主題圖f1

 

資料來源

王見川 著 ,  〈西來庵事件與道教、鸞堂之關係〉, 《台北文獻》 , 120, 1997, 頁71~92,

王詩琅、張良澤 編 ,  《余清芳事件全貌:臺灣抗日事蹟》 , 2003, 台北市: 海峽學術出版社,

朱介凡 著 ,  〈徵詢「西來庵事件」的謠俗傳說〉, 《臺灣風物》 , 20:4, 1970, 頁17~19,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 ,  《臺灣省通志‧卷九‧革命志‧抗日篇(全一冊)》 , 1971,

向山寬夫著、楊鴻儒 編譯 ,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民族運動》, 1999, 台北市: 福祿壽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炳煌 著 ,  〈噍吧哖事件簡介〉(未刊稿), 1999,

林理傑 主編 ,  《甲仙鄉志》 , 1985, 台南縣: 甲仙鄉公所,

林漢泉 主編 ,  《南化風情》 , 1993, 台南縣: 南化鄉公所,

周宗賢 著 ,  《臺南縣噍吧哖事件之調查研究》 , 2000, 台南縣: 台南縣政府,

涂順從 著 ,  《南瀛抗日誌》 , 2000, 台南縣: 臺南縣文化局,

邱正略 著 ,  〈日治時期戶籍資料的史料特色與利用—以西來庵事件研究為例〉, 《臺灣史料研究》 , 第20號, 2003, 頁94~118,

邱正略、康豹 著 ,  〈武裝抗爭與地方社會—以西來庵事件對於沙仔田等十五村庄人口結構的影響為例〉, 《台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2004, 台北縣: 海峽學術出版社, 頁170~243,

程大學 著 ,  《臺灣先賢先烈專輯(第二輯)─余清芳傳》 , 1978, 台中縣: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淑娟 著 ,  〈賴和漢詩的主題思想研究〉(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2,

陳春木 著 ,  《臺南地方鄉土誌》 , 1998, 台北市: 常民文化,

Katz, Paul R.  ,  When Valleys Turned Blood Red: The Ta-pa-ni (噍吧哖) Incident in Colonial Taiwan , 2005,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Katz, Paul R.  ,  “Governmentality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Colonial Taiwan: A Case Study of the Ta-pa-ni Incident of 1915”,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 64.2, May, 2005, pp. 387~424,

林漢泉 主編 ,  《南化鄉慶祝祈安清醮專輯》 , 1987, 台南縣: 南化鄉建醮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