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三十八年(1905)臺灣地區戶口資料 日治時期
   

明治三十八年(1905)臺灣地區現住人口密度

明治三十八年(1905)臺灣地區居住密度

明治三十八年(1905)臺灣地區家戶密度

明治三十八年(1905)臺灣地區常住人口密度

說明

text

地籍與戶籍的確定,是施政的基本條件。臺灣總督府於1904年(明治37年)完成臺灣的土地調查,用以控制臺灣社會、增加稅收,總共製作了4642萬分之一的地形圖,通稱《臺灣堡圖》。完成土地調查後,總督府接著於1905年(明治38年)進行全臺的戶口普查。經過一連串的前置作業後,於101日至3日,進行實地調查。戶口普查的工作是以街庄為最小調查單位,當時全臺共計有3,017個街庄鄉社。其統計資料匯整至各里堡鄉澳,最後再匯整至20個廳完成統計。此次調查動員7,405人,統計出當時臺灣總人口數為3,039,751人,戶數為585,195戶(此次調查並未包括「生蕃」)。並於1907年(明治40年),由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出版一系列統計報告書,例如《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要計表(街庄社別居住及戶口等)》。如此的人地控制,不但為日本殖民政府提供行政上和治安上前所未有的施政及控制藍圖,並且是研究臺灣20世紀初期的聚落和聚落發展不可或缺的史料。

由於戶口普查是以街庄為最小調查單位,可以套疊上《臺灣堡圖》所載的街庄界線。相較於過去的研究往往將資料匯整成表格、曲線呈現,本計劃透過GIS.系統的運作,更能夠呈現出20世紀初臺灣人口在空間上的動態。可以說是以1904年(明治37年)的堡圖為骨架,套疊上1905年(明治38年)的戶口普查資料為血肉,所呈現出來的圖。

二萬分之一的《臺灣堡圖》成圖於1904年(明治37年),圖中的街庄界線已由中研院計算中心數位化。目前所見的臺灣堡圖缺少基隆、高雄與澎湖等軍事要塞區,而東部地區亦多有遺漏,無法繪製出其疆界。也因為此次的戶口普查,係以街庄為最小調查單位,雖然堡圖上不見其街庄的名字與疆界,但是從戶口調查資料中,我們仍可以探得當時的街庄地名,為將來這些地區的街庄界線繪製提供線索。

歷次普查主要項目包括家戶、人口、居住、性別、年齡、婚姻、語言、教育、種族、鴉片吸食、纏足、盲啞、就業……等。此次戶口普查所調查的項目較為簡略,往後的調查項目略有增減。1920年(大正9年)後,臺灣所進行的第三次戶口普查,納入日本本土的第一回國勢調查,採用同一套的標準進行。

本圖採用《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要計表(街庄社別居住及戶口等)》上所調查的住居(住家、船舶)、戶數(所帶)與人口(男女人口)。其中,「現住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區分,在於現住人口以事實居住為準;而由現住人口中扣除一時現在並加上一時不在之人口,即成為常住人口;前者屬人主義,後者則為屬地主義。

1905年(明治38年)開始的戶口調查,係戶口普查的基準。此後共進行7次的正式調查,亦可套疊至其它本計劃所繪製的行政基本圖,可為日治時期臺灣人口研究做長期的時間與空間分析。

以下列出資料庫中各欄位所代表的內容:

欄位名稱

欄位名稱所代表內容

 

欄位名稱

欄位名稱所代表內容

Name

庄名、鄉名

 

Ngd_man

不在戶籍登記而居住在此本來戶口(所帶)男性

Nameb

堡名、里名、澳名

 

Ngd_woman

不在戶籍登記而居住在此本來戶口(所帶)女性

Namec

廳名

 

Ngd1_man

不在戶籍登記而居住在此準戶口(准所帶)男性

H_house

住家(住居)數

 

Ngd2_woman

不在戶籍登記而居住在此準戶口(准所帶)女性

H_boat

船舶(住居)數

 

Dp_total

現住人口總計

H_other

其他(住居)數

 

Mgd_man

本來戶口(所帶)男性常住人口

H_total

住居總數

 

Mgd_woman

本來戶口(所帶)女性常住人口

Door

家戶(所帶)數

 

Mgd1_man

準戶口(准所帶)男性常住人口

Door1

準家戶(准所帶)數

 

Mgd1_woman

準戶口(准所帶)女性常住人口

D_total

家戶(所帶)總數

 

M_total

常住人口總計

Dgd_man

按戶籍登記實際居住本來戶口(所帶)男性數

 

Den_h

各庄住居密度

Dgd_woman

按戶籍登記實際居住本來戶口(所帶)女性數

 

Den_d

各庄家戶數密度

Dgd1_man

按戶籍登記實際居住準戶口(准所帶)男性數

 

Den_dp

各庄現住人口密度

Dgd2_woman

按戶籍登記實際居住準戶口(准所帶)女性數

 

Den_m

各庄常住人口密度

 

 

編繪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劉揚琦、王祿驊  整理

分類

人口分佈

資料

明治三十八年(1905)各庄現住人口密度
明治三十八年(1905)各庄常住人口密度
明治三十八年(1905)各庄家戶密度
明治三十八年(1905)各庄居住密度

進入系統

編修本主題圖pop_1905_d
編修本主題圖pop_1905_h
編修本主題圖pop_1905_m
編修本主題圖pop_1905_dp

 

 

資料來源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要計表(街庄社別居住及戶口等)》 , 1907, 臺北: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