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暴風警報信號標位置圖 日治時期
   

日治初期的暴風警報信號標(1897-1902)

《公學校用國民讀本》,卷11,〈第十六課測候所〉,大正三年(1914),頁47。

說明

text

在廣播收音普及以前,為了提供往來船隻氣象預報、特別是颱風警報的消息,臺灣總督府在沿岸主要港口地區設置了「暴風警報信號標」。,1897(明治30)1902(明治35)年間,共設了15處,如左圖所示。下圖圓圈內即為基隆辦務署水上支署建築旁的暴風警報信號標。

其警報運作的方式是各負責官署(支廳、海關等)一接到臺北測候所(右圖)發出以電報傳送的暴風警告時立即升起,直到警報解除。升起的標誌根據危險程度又分兩類,有颱風來襲之虞時為一個紅球(夜間以紅燈代替);颱風確定會來時,升起的是尖端朝上的紅色圓椎(夜間為橫排的兩個紅燈)

 

 

 

編繪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朱瑪瓏  整理

分類

交通

資料

日治初期(1897-1902)暴風警報信號標

進入系統

編修本主題圖traffic17

 

 

資料來源

總督府臺北測候所 編 ,  《臺灣氣象報文》四 , 1907, 臺北: 臺灣日日新報社, 頁12,

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編 ,  《遞信誌‧氣象編》 , 1926, 臺北: 臺灣日日新報社, 頁54,

周明德 著 ,  〈臺灣氣象事業之肇始〉, 《臺灣風物》 , 41:2, 頁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