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佛教寺院分布圖 | 日治時期 |
編繪- -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分類 宗教信仰 資料 進入系統 |
說明
台灣的佛教信仰的發展最早可以推至明鄭時期,鄭經於承天府東安坊所興建之彌陀寺,在此之後又有赤山龍湖寺、嘉義碧雲寺的興建,然當時佛教在台灣的發展並不興盛。在《台灣堡圖》與《台灣地形圖》上所標示之寺院分布情形,則可以分別看出佛教在清朝和日治中期的發展情形。在堡圖中所出現的佛教寺院共有三十間,而至地形圖則增至九十八點,足足成長三倍,而且遍及全島。由此可見,隨著時間推移,佛教寺院在台也漸有發展。 日人來台時,日本的佛教也隨之弘法,特別是以曹洞宗、真宗本院寺派、大谷派、淨土宗等最為活躍。其所弘法的方式一方面興設教育事業,如現在的泰北中學;另一方面則是社會慈善事業的建設,如各地的慈惠醫院。藉由各種弘法的方式,也是得佛教在台灣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此外,透過與台灣本地佛教的交流,台灣的佛教也發展出許多新的特色,如當時臨濟宗妙心寺派與台灣華南禪宗的交流情形。此派不僅在台廣設禪寺,而且也得到當時總督兒玉源太郎的販依,其重要禪寺如凌雲禪寺、開元寺、劍潭寺等都標示於地形圖上,直接於圖上標示出禪寺名稱,可見其所受到重要的程度。
|
資料來源
梁湘潤、黃宏介 著 , 《台灣佛教史初稿》 , 1993, 台北市: 行卯出版社, 江燦騰 著 , 《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 , 2001, 台北市: 南天書局,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 , 《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上)(下) , 1980, 台北市: 眾文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