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教堂分布圖 | 日治時期 |
說明
西教堂圖例點所指乃為西方天主教、基督教在台所設之傳教地點。在《台灣堡圖》與《台灣地形圖》分別標示出33與42所西教堂分布,從兩地圖之西教堂分布情形,可以讓我們大約看出當時教會傳道的足跡。 西方宗教最早在台的傳布與荷蘭人、西班牙人在台的活動有關。基督新教於1627年隨荷人來台,並以新港為傳教中心;而天主教則隨著西班牙人,從基隆開始在北台灣發展。當時兩者的宣教對象皆以土著民族為主,著重開辦教育。然至清初,由於清政府對西洋教會的抑制,傳教活動式微,直至鴉片戰爭後,西方宗教再度活躍。1861年郭德剛神父創建萬金天主堂,是台灣現存最古老之教堂。在基督教方面,則有馬雅各(James
L. Maxwell)、李庥(Hugh Ritchie)、馬偕(George L. Mackay)等,分別在南、北台灣進行傳教,並分建台南新樓醫院(1868)與淡水馬偕醫院(1873),開啟教會醫院之始。而日人來台,亦將日本西方宗教的發展帶至台灣,使西方宗教的發展更為多元、活躍。 西方宗教在傳教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西式的教育精神、醫療設施與技術等西方現代化的發展成果,而這也是日治之前台灣與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此外,當初所設置的學校與醫院,許多至今依然流傳、造福台灣。 |
|
編繪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分類 宗教信仰 資料 進入系統 |
資料來源
林志秋 著 , 〈內門地區壺祀信仰與基督長老會的空間性〉, 「平埔族與臺灣歷史研究」主題計畫期中簡報暨新生代發表會會議論文 ,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籌備處, 臺灣教會公報週刊 , 臺灣教會公報週刊 編 , 《臺灣古早教會巡禮》 , 1997, 台南市: 人光出版社, 李政隆 著 , 《台灣基督教史》 , 2001, 台北市: 天恩出版社, 單國璽 策劃 , 《天主教在台現況之研究》 , 1987, 台北市: 天主教中國主教團傳教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