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製糖廠分布圖 日治時期

說明

text

蔗糖是自荷蘭時代以來,臺灣重要的輸出商品,到了日治時期更超越茶葉,成為最大的出口貨物。1902(明治35)年,兒玉源太郎總督依據農業博士新渡戶稻造的建議,制訂「臺灣糖業獎勵規則」,補助蔗糖生產,並成立官方機構就育種、種植等進行實驗;1905(明治38)年頒佈「製糖場取締規則」,劃定各新式糖廠原料採取區域,保障原料甘蔗來源。

日方大企業資本投資的新式機械製糖工場,在總督府法令規章的獎勵下,逐漸取代了舊式的糖。1901年三井集團於今高雄橋頭成立了第一家新式製糖工場台灣製糖會社橋子頭工場。1905年日俄戰爭後,其它財團紛紛跟進,成立了鹽水港、明治、大日本等製糖會社。這些會社到二次大戰結束前,共成立了42間製糖工場,遍布全台。蔗農與製糖會社間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探討日治時期殖民主義性格的關鍵問題。


編繪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朱瑪瓏 整理

分類

經濟產業

資料

臺灣地形圖糖業相關點

進入系統

編修本主題圖industry14


日治時期製糖廠分佈圖

日治時期臺灣中部製糖廠與糖鐵分佈圖

日治時期臺灣南部製糖廠與糖鐵分佈圖

 

 

資料來源

矢內原忠雄,周憲文 著/譯 ,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 , 1929, 台北市: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4中譯再版,

陳玟瑾 著 ,  《日據初期臺灣糖業與交通運輸關係探究:1896—1918年》 , 2000, 成大史研碩士論文,

台糖 著 ,  《臺灣糖業前期發展史》 , 台北市: 臺灣糖業公司,

宮川次郎 著 ,  《臺灣糖業批判》 , 1913, 東京: 糖業研究會,

楊彥騏 著 ,  《臺灣百年糖紀》 , 2001, 台北市: 貓頭鷹出版社,

柯志明 著 ,  《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 , 2003, 台北市: 群學出版公司,

涂照彥/李明峻 著/譯 ,  《日本帝國主義下臺灣》 , 1975, 台北市: 人間出版社, 1991年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