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糖鐵分布圖 | 日治時期 |
![]()
|
糖廠與糖鐵 |
在總督府的獎掖糖業政策下,各糖業會社在1906年後,紛紛仿效臺灣製糖會社,陸續在其官定「原料採取區域」內興建私設糖鐵,即俗稱的「五分車」鐵道,提供了甘蔗運輸、砂糖輸送乃至各式糖業用品如肥料、製糖機械等良好的輸送管道。 糖鐵在平廣的嘉南平原上,多呈橫向完整的「樹狀結構」,各樹枝集中到各糖廠,另有一條聯絡縱貫鐵路的「樹幹」。除了運送製糖相關用品的「專用線」外,之後也出現以載客為主的「營業線」,大多與縱貫鐵路相連並有旅客轉乘制度,在台灣西部形成綿密的鐵路交通網。糖鐵所經一望無際的蔗田與高聳的糖廠煙囪
,成為嘉南平原顯著的地景。
|
編繪 分類
資料 進入系統 |
資料來源
矢內原忠雄,周憲文 著/譯 ,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 , 1929, 台北市: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4中譯再版, 陳玟瑾 著 , 《日據初期臺灣糖業與交通運輸關係探究:1896—1918年》 , 2000, 成大史研碩士論文, 台糖 著 , 《臺灣糖業前期發展史》 , 台北市: 臺灣糖業公司, 宮川次郎 著 , 《臺灣糖業批判》 , 1913, 東京: 糖業研究會, 楊彥騏 著 , 《臺灣百年糖紀》 , 2001, 台北市: 貓頭鷹出版社, 柯志明 著 , 《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 , 2003, 台北市: 群學出版公司, 涂照彥/李明峻 著/譯 , 《日本帝國主義下臺灣》 , 1975, 台北市: 人間出版社, 1991年中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