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起源神話與傳布 變遷主題圖
   

說明

text

對於沒有文字的原住民族而言,代代口傳的神話與傳說便是他們的歷史,故事中對事物與自然界的詮釋與理解常是該族群理解世界的方法與角度。臺灣的南島民族普遍都流傳著有關『起源地』的神話與傳說,這種關於自身來源的故事集,關照的往往是族群認同與集體記憶的投射。同時臺灣南島民族起源地的研究也有助於瞭解臺灣原住民的來源,或者反映當初遷移至臺灣時所居的地區地貌。例如臺灣原住民的起源地通常可以分成三類:高山起源說、海岸起源說以及海外起源說等,雖然不能確切地證實其來源,這些起源地的神話與傳說卻透露該群初期所面臨的生活境況與調適過程。

移川仔之藏將臺灣原住民的起源地分成三類屬:高山起源說、海岸起源說以及海外起源說,相關起源地的神話傳說有助於瞭解臺灣原住民族的來源與遷徙狀況,同時透露遷徙至臺灣時的生活境況與調適過程。

相較於大範圍的族群單位,臺灣原住民神話傳說的傳遞單位通常是以家族或氏族、血親團體、部族為主。這種類屬單位實際上也較為接近早先臺灣各原住民族認識人群的分類類屬。多種差異不僅存在於不同族群間,同一族裡,也經常併存著不同的起源地神話傳說。

 

 

 

 

 

 



 

 


編繪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劉維茵  整理

分類

原住民與東臺灣

資料

臺灣原住民神話起源地

進入系統

編修本主題圖aorigin

 

資料來源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區域研究組 編 ,  《神話與傳說》 , 1994,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余萬居 譯   ,  《原語實錄台灣高砂族傳說集》 ,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喬健 研究主持 ,  《台灣南島民族起源神話與傳說比較研究》 , 1999, 台北市: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尹建中 研究執行 ,  《臺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研究》 , 1994, 台北市: 臺大人類學系,

余萬居 譯 ,  《雅美族的原始藝術 》 ,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外山卯三郎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余萬居,黃文新 譯 ,  《蕃族調查報告書》 ,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佐山融吉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宋龍生 著 ,  《台灣原住民史--卑南族篇》 , 1998, 南投縣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來旺 著 ,  《阿美族神話故事 》 , 1994, 台東市: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李清福 (Riftin, B.)  著 ,  《從神話到鬼話 : 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 , 原住民系列 26, 1998, 台中市: 晨星出版社,

李清福 (Riftin, B.)  著 ,  《話說從前 : 大陸、南島諸族和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 , 原住民系列 25, 1997, 台中市: 晨星出版社,

許世珍 著 ,  〈臺灣高山族的始祖創生傳說〉,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集刊第2集, 1956,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林道生 編著 ,  《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1,2,3 , 2001-2002, 台北市: 漢藝色研文化 ,

孫大川 著 ,  《神話之美:台灣原住民之想像世界》 , 1997, 台北市: 行政院文建會,

陳運棟,張瑞恭 著 ,  《賽夏族史話:矮靈祭》 , 1994, 桃園縣: 華夏書坊,

黃麗雲 譯 ,  《臺灣高山族系統所屬之研究》 ,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移川子之藏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葉大成 總編輯 ,  《白石傳說 : 泰雅族發源聖地探勘手記》 , 1997, 台北市: 臺大登山社,

劉斌雄 等撰 ,  《秀姑巒阿美的社會組織》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 8, 1965,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奧威尼.卡露斯盎 著 ,  《雲豹的傳人》 , 1996, 台中市: 晨星出版社,

伊能嘉矩 著 ,  《台灣蕃政志》 , 1904, 台北市: 南天書局,

森丑之助 著 ,  《台灣蕃族志》第一卷  , 1917, 台北市: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  等著 ,  《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研究》 , 1935, 台北市: 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研究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