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部落遷徙與分布 變遷主題圖

說明

text

東賽德克人係屬泰雅族賽德克亞族,其中又可再細分為德其塔亞群、道澤群及托魯閣群。泰雅族主要盤居於霧社附近以及該區以東地帶,主要活動於今台灣中部山區,即今北港溪上源與濁水溪上游一帶。自十七世紀末葉至十九世紀末葉止,約兩百年,泰雅族大舉向東、向北遷徙,遷徙原因主要是為解決耕地問題、便於交換物品、受敵侵擾、便於狩獵等等。其中一支賽德克亞族即從濁水溪,越過中央山脈,沿著河流方向往今花蓮秀林鄉遷移。相對於留在霧社原地的賽德克人,遷往花蓮的這群,通稱為東賽德克人。

德奇塔亞群位居盧山西南山腹,居住地多在海拔一四OO公尺以上,地勢高,視野廣闊,有利防守。約在1842年前,趕走巴魯卡萬人後,占據了霧社台地,並且進入眉溪上源一帶。此外,亦從道澤群手中取得巴卡散一帶山腹,至清末時德奇塔雅群之領域已擴展至濁水溪上游大部份及眉溪之一部,東起馬嚇坡(Maxebo盧山附近),西到眉溪。因住區常見雲霧,故稱「致霧群」,後慣稱「霧社群」,惟該群仍以「德奇塔亞」自稱。

與西進同時或稍後,一部份族人為尋找耕地及更遼闊的獵區乃向東發展,越過中央山脈,來到花蓮縣境的木瓜溪流域 (稱此溪為(YayangBaba),初居今瀧澗與文蘭間之山區,占有木瓜溪上游。故名「木瓜番」。

 


編繪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劉維茵  整理

分類

原住民與東臺灣

資料

東賽德克「德奇塔雅群」
東賽德克「德其塔亞群」遷徙路線

進入系統

編修本主題圖asdmigration_1

 

資料來源

瓦歷斯‧諾幹,余光弘 撰稿 ,  《臺灣原住民史--泰雅族史篇》 , 2002, 南投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余光弘 著 ,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組織》 ,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 1981,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壬癸 著 ,  《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 , 臺灣原住民1/常民文化9, 1997, 台北市: 常民文化,

李壬癸(Paul Jean-kuei Li) 著 ,  〈The Dispersal of Formosan Aborigines in Taiwan〉, 《語言暨語言學》 , 2:1, 2001,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李亦園 等著 ,  《南澳的泰雅人 : 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研究》 , 1963,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沈明仁 著 ,  《崇信祖靈的民族 : 賽德克人》 , 1998, 台北市: 海翁出版社,

葉大成 總編輯 ,  《白石傳說 : 泰雅族發源聖地探勘手記》 , 1997, 台北市: 臺大登山社,

陳仲玉 主持 ,  《太魯閣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 , 1986, 花蓮縣: 太魯閣國家公園,

黃應貴 主編 ,  《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 , 1986, 台北市: 聯經出版公司,

廖守臣 著 ,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上)(下)〉,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 44,45, 1977,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廖守臣 著 ,  《泰雅族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 , 1984, 台北市: 世新出版社,

廖守臣 著 ,  《泰雅族的社會組織》 , 1998, 花蓮市: 私立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衛惠林 著 ,  〈台灣土著社會的部落組織與權威制度〉, 《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 25,26, 台北市: 臺大人類學系,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編譯 ,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泰雅族》 第一卷  , 1996,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

陳金田 譯 ,  《台灣土著的移動與分佈》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特藏書, 台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馬淵東一原著;典藏於中研院民族所圖書館特藏室,

伊能嘉矩 著 ,  《台灣蕃政志》 , 1904, 台北市: 南天書局,

森丑之助 著 ,  《台灣蕃族志》第一卷 , 1917, 台北市: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  等著 ,  《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研究》 , 1935, 台北市: 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研究室調查,